看过《三体》的朋友们,一定还记得那个架空名场面:
冯·诺依曼让秦始皇安排三千万个士兵组成的人列计算器,通过士兵举黑白旗显现的信号代替了二进制进行运算。
图片来自《三体》电视剧截图
别紧张!不用你现在就理解与、或、非门的逻辑门电路。
我们往大了看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基本结构。
拿一台现代计算器的各个硬件部分来具象,就能很好的做一个对应。
输入设备,譬如鼠标、键盘等;
控制器和运算器,往往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即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
存储器,顾名思义,是我们常说的内存条和硬盘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
这一套硬件组成系统被称为冯·诺依曼体系,由这位数学家冠名创立。
但并非他凭空想象而成,而是总结前人经验所得。
因为在电子计算器普及之前,还经历了手动计算器和机械计算器的时代。
冯·诺依曼也沿袭着「路径依赖」这一创造规则,简称踩着巨人的肩膀前行。
接下来,咱们就一探究竟。
朋友,请举例一款计算器,要是你脑子里立刻想到的!
我想,大多数人脑中浮现的都会是电子计算器,带电的,能自动计算。
只需要用按键输入数据和运算法则,结果会自动输出到一块电子屏上。常见到不起眼……
如果你凑巧最近还看了点古装剧,脑中应该还会想到噼里啪啦打得精妙的算盘。
使用算盘进行计算,全由人手在扒拉算珠操作,计算过程靠的也还是我们人脑在记背的珠算口诀,而算珠排布的变化展示的则是其中的寄存结果。
这一类属于手动计算器,可做不到自动计算。
不卖关子了。这篇文章,我们就聊聊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机械计算器。
01、
机械计算器的现代身影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是用机器取代人力、畜力,人类进入机器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是电力的大规模应用,我们进入了电力时代。
现在我们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各类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带来的现代便利中,更直白点,我们处于一种只一眼是看不懂事物原理的时代。
计算器的发展也跟着上面的时代潮流在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手动计算器到电子计算器,这中间还经历过机械计算器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