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学习的过程,对鲁东大学的胡月而言,就像享用一顿大餐:先来点儿学习博主的短视频,作为开胃的“前菜”;再上“硬菜”——视频网站上的课程或纪录片;有必要时,还可以拿起“烹饪工具”——课堂速记软件或思维导图App,自制几道“助消化的小菜”。
从靠短视频App打发时间,到在社交平台搜索考研攻略,再到自己搜集院校信息、整理攻略、上传到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李显完成了发掘社交平台多重功能的“三部曲”。如今的他已是一位考研学习博主,每天和前来他主页浏览、交流的网友一起学习,成了和上课一样寻常的事。
通过网络乃至社交平台进行自学,已是一些大学生对日常学习进行补充的常见方式。近期,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167所高校学生填写的有效问卷3486份。调查结果显示,97.4%受访者曾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学习知识或技能,其中50.8%受访者基本每天都用社交网络学习,28.6%受访者每周使用三四次,11.7%每个月使用5-10次,8.9%每个月使用不超过5次。
在网络学习中提升自学能力、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苏志杰就读于暨南大学,在一堂高数课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起他的教学新尝试:“我这门课也同步开设慕课,欢迎大家去学习打卡,作为课堂的补充。”苏志杰打开慕课App,发现原来他在全国还有近5万名“云同学”,在电子屏的另一端参与课堂。
最初向网络寻求帮助,苏志杰是为了适应大学里和高中截然不同的学习模式。“由于课时安排有限,很多课程中,老师不会事无巨细地讲到每个要点,也不会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巩固。”全新的学习节奏中,苏志杰有时会感到没学透。在网上搜索不懂的知识点时,他发现网上有很多大学老师开的课程,打开了这个新世界的大门,他的网络学习之路一发而不可收。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9.0%受访者已经将通过网络学习当作自己日常学习中的重要部分,最常见的是观看专家在社交网络平台发布的课程(70.6%),此外还有观看学习博主分享的学习经验(63.9%),检索绘画、摄影等特长型技能(38.4%),检索非本专业的知识(37.3%),检索做饭、人际交往等生活实用技能(37.1%),跟随学习博主一起线上自习(33.7%),等等。受访者观看最多的网络学习内容是视频类(84.4%),其次是图文类(63.0%),此外还有纯文字类(34.3%)、互动游戏类(17.6%)等。
34.1%受访者认为通过网络学习效果很好,学习了很多知识或技能;57.0%受访者认为学习效果还可以,优势大于劣势;7.9%受访者认为网络学习虽然也有用,但效果一般,劣势大于优势;还有1.0%的受访者认为用处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