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纷纷出台特殊教育发展政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今年以来,北京、广东、吉林等地纷纷出台特殊教育发展政策。
在贵州省务川特殊教育学校,专业教师数量从起初的4名发展到现在的34名。60%的听觉障碍学生毕业后进入了高等学校学习,90%的学生实现就业。贵州省务川特殊教育学校只是全国2000余所特殊教育学校的一个缩影。
特殊教育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普及程度的显著提高上。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全国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目标分别是90%和95%。“十四五”期间,这一目标上升至97%。
而一些省份制定了更高的标准,这意味着更多的适龄残疾儿童将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吉林、山东以及天津、南京等地的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将保持或达到99%及以上。其中,到2025年,吉林省具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将达到100%。
同时,各地都把特殊学校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山东、吉林、江苏等省份计划到2025年,省内2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建有或办好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北京则明确各区均要建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衔接的十五年制特殊教育学校,并根据不同学段、不同专业配足配齐特教教师。山东省计划在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建设专门的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截至目前,吉林全省47个20万人口以上县(市、区)全部建有特殊教育学校,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梳理发现,广东、安徽、吉林等省份明确,到2025年,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通,重视促进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的融合,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广东、四川、安徽、山东等省份则有更具体的举措,探索开展面向残疾学生的“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吉林重点支持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发展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增设适合残疾学生就读的相关专业,支持普通高校面向残疾考生开展单考单招。安徽、广东等省份计划落实辅助器具进校园工程,优先为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免费提供辅助器具适配与相关服务。
特殊教育是运用特殊的方法、设备和措施对特殊的对象进行的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身心缺陷的人,即盲人、听障人(聋人)、弱智儿童教育以及问题儿童教育所纳入的特殊教育范围,并从经济投资、科学研究、师资和设备等方面支持这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