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自来水生产和供应行业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行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非国有资本的参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自来水是指通过自来水处理厂净化、消毒后生产出来的符合相应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生活用水主要通过水厂的取水泵站汲取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地表水,由自来水厂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相关卫生标准》,经过沉淀、消毒、过滤等工艺流程的处理,最后通过配水泵站输送到各个用户。
自来水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的自来水生产和供应起源于1879年,当时清政府为解决官兵的淡水需求,修建由鸡冠山“龙引泉”至旅顺港的“自来水”管道,这是中国最早的“自来水”供应工程。建国以来,我国十分注重水资源优化配置,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进行水务改革,加快城镇和农村供水系统建设。
目前,我国自来水工程覆盖率达到95%以上,自来水工程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不仅让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更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坚实的资源后盾。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完善我国自来水价格机制,推进市场化进程。2014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居民阶梯水价制度。2016年,我国水利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十三五”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实施方案》,首次启动考核问责机制,对全面推进和实施居民阶梯水价制度起到了支撑作用。
2010-2019年,我国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整体处于上升状态,2019年我国年末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为3.09亿立方米/日,同比小幅下降1.04%,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节约用水,自来水生产供应行业的产能因此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自来水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分析:
建国初期,由于国力贫乏,水资源短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受到了阻碍,水源地的建设成为了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优化水资源配置,为城市、乡村的饮水提供保障的有效手段,自来水供应以城市为主,自来水厂都是国营企业。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认为水资源是免费的或者没有价格。改革开放后,供水价格被纳入国家商品价格管理体系,水资源走上了商品水改革的道路。然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部分地区的水事纠纷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推动了调水制度和水权制度的建立,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于水权的水价改革。2016年,我国发布《水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将我国水权交易分为区域水权、取水权和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三种主要类型。首次真正从文件层面对水权交易进行规范。2016年6月,中国水权交易所在北京开业,标志着中国水权市场正式形成,意味着中国水权市场改革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