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科普中国创作大会暨2023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年会在长沙开幕,在《释放科普动能,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特色分论坛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邹天森以《长江大保护成效与科普宣传思考》为题做分享,并指出科普工作存在多重堵点,亟需各级学会与科普工作者的介入,打通科技层与公众层之间的壁垒,助力实现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邹天森以《长江大保护成效与科普宣传思考》为题做分享。图/九派新闻 代梦颖
邹天森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怎么才能做好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普工作,让科普领域向领域科普进行转变?
他指出,目前科普工作存在几个堵点:是不是采用了社会大众喜欢的方法方式?学科之间存在学科差异,是否进行了多学科协同?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是不是能达到相应的要求?
邹天森表示,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曾在指导工作时指出,“科学家要讲人话,不能只讲老百姓听不懂的科学家自己的语言,要接地气。”
对此,他解释,科普是以科学性为基础的,但科学是很枯燥的,多数情况下科学家的语言都是老百姓听不懂的,导致科技层与公众层存在脱离。因此就需要一个媒介层来打通科技层和公众层,实现信息流的上下贯通,即各级学会和科普工作者。通过媒介层规范化、社会化和经常化的科普嵌入,将科技层的前沿技术、国家政策和关键成果等办法告知给社会的公众;同时,也将社会公众的问题和需求提交给科技层,实现信息的双向流通和正面的互相反馈;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公平普惠,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邹天森表示,基于此,长江联合研究中心高度重视科普宣传工作,依托前沿的科技研究成果,建立一体化规范科普工作流程,组建研究中心的宣传矩阵平台,以文字、视频、动画、漫画、海报等多种形式打造有深度、有温度的科普作品,致力于将“长江生了什么病、怎么治理这些病、取得了哪些成效”,向全社会进行广泛传播。长江联合研究中心还举办了“长江大讲堂”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介绍水管理、水科学、水工程领域的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解读流域保护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