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搅动的热干面、一碗口味丰富的米粉是武汉人早餐主食。今年5月,武汉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启动粉面专项整治行动,全力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目前,江汉区9家持证湿粉面作坊在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已全部实现有包装、有标签,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小作坊提档升级
7月26日下午5时许,位于武汉市江汉区马场角横路的“余艳梅拌面世家”门口,慕名而来的食客已经排起了长队。这家网红面馆曾被网友们评为“武汉最好吃的牛肉拌面”。
面店老板正在检查面条品质。
此时,新一批面条刚刚送到。老板娘余艳梅照例打开一袋,认真审视后,满意地对送货人竖起了大拇指:“面条不跑碱、又筋道,真不错。老叶,自从你家加工作坊改造后,送来的面条品质也越来越好了。”
老叶全名叫叶旺红,是正峰面粉加工店的老板,做湿粉面加工近40年。余艳梅拌面世家是他家的老客户,十几年来用的面条,都是叶旺红供的货。
从外面看,正峰面粉加工店是一间并不起眼的小作坊,但进去后看到,地面、墙壁上均整齐地贴着白色瓷砖,不锈钢台面被擦拭得干干净净。拉开仓库门,数百袋面粉整齐码放着。
整个加工店面积约200平方米,分为仓库、洗消间、加工间、熟食间、冷库等七八个区域,其中仓库地面垫了两层塑胶垫板,墙上还有一层防潮板。“这是为了保障面粉等食品原料隔墙离地,免受潮湿以及灰尘、虫鼠等污染。”叶旺红介绍说,今年5月,他投入近4万余元对店子改造升级,不仅增设了冷库储存面条,还将仓库易潮易霉的木质挡板更换成防火防潮防霉材质的隔板,木质台面一律换成不锈钢。
“店里环境好了,不光自己做事舒服,做出来的产品也让顾客更满意。”叶旺红举例说,原来没有冷库,做好的面条在夏季高温天气一边送货一边发酸,挑剔的顾客就让他“少量多做”,十分劳累。现在有了冷库,面条分批做好放入冷库降温保鲜,保证了产量,而且,每家顾客的货可以一次送到位,节省了精力,还能保持粉面新鲜筋道的口感。
粉面制品有了“身份证”
在位于江汉区复兴五村的华安里菜市场内的“重庆鲜面条”档口,工作人员正忙着给顾客打包饺子皮、湿面条等。门店的后面,就是一个简易的湿粉面加工作坊。塑料筐内整齐摆放着一袋袋装好的面条,每袋面条包装上张贴的标签,清楚地注明了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