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观察|严控编外、精减编内,多地开启编制资源“大洗牌”

撰文|韩静

时隔25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再次提出精减编制的要求

近日,多地出台了严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管理办法。加之,前不久中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缩减5%”的重磅消息,编制资源调整引发广泛讨论。

这意味着,编内编外人员配置即将重新“洗牌”,多地相继开启整体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进程。

多地严控编外人员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已经出台严控编外人员的管理办法。

陕西延安市出台《延安市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从适用范围、总量核定、聘用程序、人员管理、薪酬制度等方面明确了用人单位和编外聘用人员的权利义务。同时,在经费方面,要求编外人员平均工资标准控制在2800元/月以内。而陕西安康市出台的相关文件,明确了数条不得使用编外人员的情况。

江苏徐州市列出的四条原则中的第一条就是“从严控制,限额管理”。依据用工单位职责任务、现有编制结构及人员情况,编外用工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单位核定编制的15%以内。

政观察|严控编外、精减编内,多地开启编制资源“大洗牌”

黑龙江哈尔滨市按照《哈尔滨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方案》,从3月初到6月底,集中力量和时间开展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等地则进行“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和经费支出统计工作”。摸底的同时,还对不符合聘用要求的编外人员进行剔除,以实行总量控制。

县级层面,有地方已明确编外人员数量“只减不增”。

例如,安徽省肥西县明确严把入口关:该县遵循“总量控制、核准使用、公开择优、合同约定、动态调整”的原则,由机构编制部门对所有编外用人申请进行饱和度测评,确保编外人员总量“只减不增”。

湖南长沙市雨花区按照“养事不养人”的原则,采用“规范一批、转化(消化)一批”的方式,有序推进各类编外人员清理工作。

另外,云南楚雄、广东惠州、湖北十堰等地的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也接连落地,有的已经初见成效。

三类编外人员或遇严控

缩减编外人员,不仅有利于实现对编外人员数量、经费的双向控制,也能够从长远角度上,降低政府用工风险和用工成本,推动建立资源节约型政府。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