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开始向编外人员“动刀”了。3月20日,哈尔滨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消息,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开展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该消息一经公布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按照当地公布的《哈尔滨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方案》(简称《方案》),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从3月开始到6月底结束,分自检自查、组织实施、检查督导三个阶段实施。
根据《方案》,本次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对象为哈尔滨市级机关、市属事业单位现有雇员、行业专职人员、工勤人员和单位自聘人员(统称“编外用人”)。
哈尔滨市机构编制办一位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按照有关方面要求,哈尔滨市正按照确定的方案,依法依规开展这项工作。“各地其实也在不同程度地开展,只是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到了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地方党政机关人员编制精减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在此背景下,哈尔滨市清理编外人员尤其引人关注。哪些编外人员会被清理,又如何清理?
哪些编外人员将被清理
“编外”是相对编内而言的。编内人员即在编人员,一般指国家财政负担其经费开支的各级各类机关、事业单位以及部分特殊机构等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
就编制类型看,行政编和事业编最为民众所知。如前文所述,哈尔滨市清理的“编外人员”指,市级机关、市属事业单位现有雇员、行业专职人员、工勤人员和单位自聘人员。
从总体看,《方案》比较完整,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原则、清理范围及对象、主要任务、组织实施、工作要求等内容。
哪些人会被清理?《方案》在主要任务中提到,精简编外用人员额、清理规范用人行为。其中清理规范用人行为列举了11条,包括行政执法、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涉密等岗位使用的编外人员;临时性、阶段性工作已完成、合同已到期未再续聘的编外人员;人员使用与审批岗位不一致的编外人员;主动离职、考核评估不适岗的编外人员;既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又未实行劳务派遣的编外人员;已推行社会化服务外包仍自行聘用并混合使用的编外人员;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编外人员。
另外,超出员额控制标准的编外用人和行业专职人员;可以通过社会化服务外包的保安、保洁、绿化、食堂等岗位的工勤人员;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其他情形,也在被清理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