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淀法院跑出劳动争议速裁加速度
□ 本报记者 张雪泓 文/图
2022年,北京市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迈过万亿大关,产业布局不断完善,新型业态蓬勃发展。同时,劳资双方对于化解劳动争议纠纷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高效解纷更与推进发展紧密相连。
司法保障如何更好维护用工秩序,又该怎样“润滑”经济运行?以判带调,简案快审,让劳动争议速裁职能向“源头一步”,是海淀区人民法院给出的答案。
以判带调 案结事了
“我们曾经是蓝天公司的保安,公司不与我们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还拖欠了半年的工资,请法院主持公道!”“没有依据!我公司从来没有录用过你们。”在海淀法院西2-31法庭里,郑某等11名劳动者正与蓝天公司针锋相对。
作为案件承办法官,海淀法院第一速裁团队法官马敬知道,本案的争议焦点,就在于郑某等人与蓝天公司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但原告仅就此提交了初步证据,还不能充分地证明这一问题,在此前的劳动仲裁中,蓝天公司就因此“先下一城”。眼看庭审将陷入僵局,怎么办?马敬当庭有了决定,她要把发现事实的“战场”,由法庭改到被告办公现场。
马敬驱车会同双方当事人赶赴被告公司所在大厦开展突击调查。在办公场地,她找来了大厦物业负责人、工作人员等逐一询问,又核实了郑某等人的入职经过、出勤情况。不出所料,现场情形与原告所述基本一致。带着这样的确信,马敬作出了认定郑某等人与蓝天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判决,11名劳动者拿回了期盼已久的工资。
在普通人眼中,做法官就意味着坐堂问案。但在第一速裁团队的法官们看来,办出“放心案”要求他们经常走出法庭,实地踏勘。作为海淀法院办理劳动争议速裁案件的专业团队,第一速裁团队在2022年审理了2000多起劳动争议案件。
当事人的诉讼能力千差万别。在劳动者要求确认劳动关系并提交初步证据的情况下,法官们摸索出通过主动审查、突击调查,合理有效运用司法调查权,以扎实裁判维护当事人权益的工作方法,使很多矛盾尖锐的案件迎刃而解。
在郑某等人的案子中,原告在判决后曾以要求支付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解除补偿金等另案诉至法院。正是法官此前扎实的工作,使蓝天公司拿出了解决问题的诚意。最终,在法院调解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使纠纷得到一揽子解决。主动出击、以判带调,成为化解劳资双方争议、一站式解决纠纷屡试不爽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