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对城市老建筑、街区进行“活化利用”,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是武汉与苏州面临的共同考题。
位于苏州古城东北的平江历史街区,是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近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实地探访这里在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方面的成果与经验。
苏州城区。新华社发
修旧如旧活化利用
老宅腾退引来总部企业
从古城仓街沿着中张家河的北边往西走,一处修葺一新的宅子白墙黑瓦,门牌上书“中张家巷29号”。这是一处文物登录点,同时也是姑苏区首个税收破亿的老宅。
中张家巷29号是清光绪年间苏州士绅吴古庭故居,修缮前住着七八户居民。随着时间流逝,老宅破损严重,梅雨季潮湿破损,常有砖头掉落,当时住户舍不得扔,还在院里堆成“小山”,看着让人心疼。
古建老宅怎么“活”起来、“火”起来?平江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老宅活起来,姑苏区闯了三道“关”——搬迁收储、保护修缮、活化利用。
首先是在姑苏区的大力推进下,居民陆续搬迁,老宅实现了腾退。2019年,姑苏区引入了社会资本,对中张家巷29号老宅进行修缮,修旧如旧,保护并重现苏式生活与人文历史遗产,风雨侵蚀的老宅再现昔日风采。
最难的第三关,老宅怎么“活”起来?老宅不可多得,为它招来一个怎样的“主人”?姑苏区政府颇费思量。
2021年2月,中张家巷29号启动招商,全国各地30余家企业纷至沓来。姑苏区想出了一个法子——拟定产业发展协议,即与企业约定,入驻期间经济贡献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能继续入驻。
最终,当年11月,某大型投资管理企业总部揭了榜,老宅成为其总部基地及展示接待中心。企业入驻首年,果然兑现承诺,实现税收贡献超亿元,获得长期入驻经营权。此处老宅成为姑苏区首个税收破亿的老宅,同时接受文保部门对其空间利用进行监督管理。
“以往,老宅利用多用来建设各类文博设施、消费型会所,经济促进作用有限,为老宅寻到总部企业,为这一开创性做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子。”平江街道党工委委员张一丹说。在平江街道办事处,记者看到姑苏区印制的《老宅招商手册》,集合了街道招商中的古宅图文信息,企业可按图索骥。6月18日,“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平台”上线发布,该平台在国内率先将古城内国企持有且可活化利用的古建老宅在线发布,公开招租、转让,合作开发。今年,平江历史街区还有建新巷30号、方嘉谟故居等老宅也正加快修缮步伐,并同步进行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