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整理规划小吃街
大众网记者 侯畅 通讯员 秦洪飞 济宁报道
今年以来,济宁市兖州区酒仙桥街道从便民利民角度出发,积极探索流动摊点新型管理模式,在东关大街划行规市,变“堵”为“疏”,有效解决流动摊点和城市管理之间的矛盾,将城市管理“难点”“痛点”变为经济繁荣“亮点”“支点”,有效增添城市“烟火气”。
因地制宜,为流动摊贩安“家”
酒仙桥街道东关大街地处辖区繁华地段,小区聚集、人流密集,商业氛围浓厚,但摊点集聚经常造成商业街周边道路和小区门口堵塞,扰乱市民正常出行秩序。酒仙桥街道按照“便民、利民、不扰民”的原则,综合考量居民需求、市容环境、摊户经营等因素,会同综合执法局和东关社区合理选择东关大街东城佳苑小区北侧人行道的闲置区域作为首个流动摊点经营试点,引导周边零散、无序的流动摊点退路入市、集中有序规范经营,实现规范管理和便民服务的有机统一。为实现市容管理与民生需求的有机结合,街道积极探索“因地设市、引摊入市、规范管市”做法,通过合理设置摊位布局,施划摊位线,对摊位实行统一编号,共设置36个摊位区,做到一摊一号、井然有序。
出台政策,让流动摊贩爱“家”
街道为做好管理服务工作,保障流动摊位试点的正常运行,东关社区积极履行属地责任,牵头成立流动摊点服务管理工作组,明确职责,细化措施,全面履行监督职责,按照公益优先、便于经营、分类管理的原则,出台管理细则,科学划定经营区域,规定摊位划分、经营时间、卫生责任等要求,编制发放《流动摊点经营商户明白纸》,告知经营商户主体责任,严把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严格做到按时经营、摊走场清,自觉维护好区域内的经营秩序和环境卫生;社区设置便民服务岗,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摊户现场整改,确保便民疏导点经营有序、环境整洁、商贩规范经营。截至目前,街道已引进9家摊点入驻,初步形成摊位相对固定、长期稳定经营的便民生活圈,覆盖居民2000余人。
释放潜能,让烟火经济“回”家
东关大街传统名吃品类众多,周边人流熙攘往来,消费需求旺盛,但长期以来给予小吃类夜间地摊经济发展的预留空间较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夜市经济的发展。酒仙桥街道结合自身优势,聚焦提升城市吸引力,以“适度放开、管理到位、效果良好”为目标,探索早间早点、午间熟食、晚间宵夜“三摊合一”新举措,逐步启动实施东关大街北侧夜间亮化美化工程,开启集“夜购物、夜美食、夜休闲、夜娱乐”为一体的夜间打卡新玩法,与东关大街美食街项目东西互补,逐渐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的夜经济发展新模式,满足群众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的夜间消费需求。5月份以来,街道通过多措并举护航流动摊点健康发展,以微就业解决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让不同社会群体、消费者有需求市场去向,增加经营者稳定合法收入,唤醒城市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