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阜成路15号到承安路3号院,他感慨:真便利!

从阜成路15号到承安路3号院,他感慨:真便利!

副中心水城共融、蓝绿交织,令人心旷神怡。(资料片)潘之望摄

两翼舒展,大地回春。站在北京的制高点上向东望,4年以来,9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展示出不同以往的盎然生机。

2019年1月11日,是北京建城立都发展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当天,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第一批35个市级部门、165家单位搬迁,约1.2万名公务员入驻行政办公区。

这不仅是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更为带动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做出良好示范。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均为其中要义。

思想指引,沉疴渐愈。北京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将其作为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的先导和突破口,城市框架日渐重构,超大城市治理之路愈发清晰。

从阜成路15号到承安路3号院,他感慨:真便利!

城市副中心在规划之初已明确

要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从职工周转房朗清园出发,乘专203路公交车3站路,十来分钟,就能到达行政办公区。天气好的时候,30岁的白杨更愿意步行上下班,一步一步,感受千年之城日新月异的变化。

白杨是市财政局预算处的一名年轻干部。在市级行政中心正式揭牌前,他和同事就已搬迁到这里,成为首批入驻城市副中心的上万名公务员之一。从阜成路15号到承安路3号院,5年时间一晃而过;从参与副中心建设的自豪,到如今的深刻理解,说起感受他脱口而出3个字:真便利!

白杨所在的市财政局主要负责管理市级各项财政支出、编制和执行年度预算,工作上经常需要与各单位沟通协调。如果从阜成路15号的老办公区出发,路上处处遇“堵”不说,到了地儿找停车位更是“老大难”。堵车这一“大城市病”明显拉高了白杨们外出交流的成本,大家对此却无奈又无力。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