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虹桥”长出了现代创新药等产业集群,创新浓度逐步提高
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什么最丰富、什么最金贵?
答案之一:流量。
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凡此种种,都直接挂钩着价值。
流量资源充沛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要充分激发科创活力,绕不开其中关要——解构流量。
究竟要流动什么,留住什么?
加强流量价值挖掘创造,更在其间找到那些能“决胜”定价权甚至定义权的流量,为我所用。
把握住那些能“致胜”的流量,从而掌握主动,积淀为科创爆发力。
以贸易流量作比,或许更容易帮助我们理解问题。
数据显示,上海口岸贸易总额已突破1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3.6%左右,流量上保持世界首位。但我们是否抓住了流量背后真正增值的东西——影响力、控制力,定价权、话语权?
坊间有这样的顺口溜:珠三角造箱子,苏浙装箱子,宁波数箱子,上海数单子,新加坡核单子,伦敦算票子……打趣之余,道出了“能级”一词的内涵,也道出了上海在全球范围价值分配网络中谋求跃升的迫切。使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迁移到科创活力上,意味着:一方面,要打开通衢,让资源要素有序充分流动;同时披沙沥金,让流量要素充分赋能策源、开源的功能。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这样注解迫切性:“旧的规则、规制、标准好比是别人给的衣服,弹性再大也赶不上我们的特点和发展速度。我们的步速越快、个头越大,越要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匹配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体系。”
这正是当下,解构流量的要义所在。
规避“茶壶里的风暴”
“茶壶里的风暴”和“桌子底下放风筝”,意指雷声大雨点小,在有限的物理空间进行低产出、无增值的流动。
要规避这样一种窘境,就需要充分打开边界。
“大虹桥”长出的意外之喜,无疑是个借鉴。翻开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规划蓝图,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是其关键词。这样一个超级枢纽周围,慢慢地长出了“大科创”——集研发、临床、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创新药产业集群,以及包罗涵纳最新技术的低碳建材、智慧运维等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如今,不少苏浙地区有出海意愿的企业也将研发板块落子“大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