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营商环境之优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海:以营商环境之优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虹桥营商服务中心内的一站式集成服务区。 本报记者 张伊辰摄 制图:张继

就在几天前,《关于推行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的实施方案》施行,在经营主体开具有无违法记录证明的环节再出实招,用“一份报告”代替“一摞证明”。这份《方案》,也是上海优化营商环境6.0版方案中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被列为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事项。自2018年起,上海就以一年一版的频率,将营商环境政策文件从1.0版升级到6.0版,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目标驰而不息提升能级。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上,营商环境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一份份来自不同领域的提案、建议,从多个维度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真知灼见。

聚焦市场化,让每个经营主体都感受到“春风”

经营主体是营商环境的最直接体验者。过去5年,上海累计新设各类经营主体225.1万户,比上个5年增长52.7%,每千人企业数量增加到111.1户,位居全国第一。

如何让每一个经营主体都能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春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目标聚焦于民营经济。作为来自上海的民营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桐宇认为,一定领域、一定环节依然存在“隐形门”“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对民营中小企业尚不够公平。她建议,应加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顶层设计,就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等进行统一规范,同时,在相关职能部门开设一个民营口的管理机构,可以受理民营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则把目光聚焦于“微光”——个体工商户。来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1.14亿户,约占经营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带动近3亿人就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活力、潜能和韧性之所在。但丁佐宏发现,由于抗风险能力弱,受经济波动影响大,尤其过去几年受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个体工商户面临着需求减弱、收入减少、招工难、资金周转难等诸多困境。

“推动中国经济复苏回暖,要格外注重激发经营主体,尤其是个体工商户的活力。”他为此建议,针对个体工商户的实际情况,政府部门要做好“加减法”,一方面可制定专门的公益性补助,并持续推动提高税费减免缓缴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普惠小微贷款、转贷应急周转资金支持力度等,加强“微光”的稳定性保障。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