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浙交界的“四合院”,跨域审批怎么从三个章变成一个章?

5月24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地标性项目水乡客厅“最核心”建筑——方厅水院正式开工,这个以长三角原点为中心,地跨沪苏浙的“四合院”,是在示范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上立项的“1号”跨域项目,紧随其后的项目审批涉及三地多个领域,多个环节。

沪苏浙交界的“四合院”,跨域审批怎么从三个章变成一个章?

方厅水院鸟瞰效果图

“以施工许可证为例,对建设单位来说,就要准备三套材料,送三个窗口,项目前期工作周期将会拉长,影响整体进度,这也是跨省域项目的共性问题,探索便民高效的项目一体化审批新模式势在必行。”为“啃下”这块“硬骨头”,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部主管唐咏去年开的协调会就不下百场,他说:“这是被‘逼’出来的,却也是示范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试验田的使命。”

元荡探路积累经验

方厅水院顺利开工,生态和规划建设部部长刘锋松了口气,他说:“最早的探索和实践应该是在元荡。作为连接沪苏交界的跨域湖荡,青浦东航路对接吴江康力大道项目(元荡路),是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内最早启动的跨域互联互通项目,当时采用了联合审批模式。”

沪苏浙交界的“四合院”,跨域审批怎么从三个章变成一个章?

元荡路

按照项目审批的常规流程,跨域项目需由有审批权限且行政级别对等的单位审批,如不符合相关条件,就需要报共同的上级单位。“以元荡路为例,项目审批权限分别在青浦和吴江,但两者行政级别不对等,同级别的苏州相关单位又无审批权限,就要继续报上一级单位。”对于跨域项目的审批,只有实际操作了,才能摸清“门道”,也才懂其中难处。刘锋说,在示范区,跨域项目会越来越多,如何走出高效的一体化审批之路,是关键所在。

“当时在项目审批上,我们探索的是联合审批模式,通过协调有权审批部门,不论级别,不讲对等,由两地项目相关审批单位联合审批,就是‘一个文件两个章’,在相关单位支持下,这种创新模式在当时以最快速度推动项目的建设实施,也为后续探索积累经验。”

三个骑缝章开启尝试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