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曾是军人的父亲
文/刘霞
正值盛夏,连续几天的燥热后,终于迎来了一场滂沱大雨。忙碌过后,望着窗外如注的大雨,脑海中忽然闪过多年前那个盛夏的雨夜,思绪不禁也潮湿起来…
1969年,父亲响应祖国号召,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应征到了福州军区炮兵三师十三团。其时二十一岁的父亲,正值热血青春的年纪,他不怕苦不怕累,为人热情谦虚好学,不但很快适应了部队的生活,还成为新兵连的文艺骨干,和汽车班的业务骨干。
几年后,父亲就被部队接连提拔,军衔至副营职干部时,母亲有了随军的机会。于是母亲带着尚在襁褓中的我,千里迢迢与父亲团聚在南方那个飘满茉莉花香的部队大院,结束了多年的“牛郎织女”生活。
父亲特别心细,连和母亲说话都从来不会大声!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和母亲始终相敬如宾,有商有量,恩爱有加。我和妹妹在这样一个特别融洽的家庭环境里,得以幸福快乐地成长。父亲对我们的爱护也是无微不至…
记得有一次,我感冒发高烧,迷迷糊糊躺在床上,一口饭也吃不下,这下急坏了父亲,他皱起眉头摸着我滚烫的小脸,柔声问:“闺女,你想吃啥?告诉爸爸…”
“想吃罐头,橘子罐头…”我勉强睁开眼睛,有气无力地回答。
那时正值盛夏的一个暴雨夜,屋外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父亲毫不犹豫地穿上雨披,不顾母亲的反对,一头就冲进了大雨里。待父亲从军人服务社买回来橘子罐头的时候,浑身上下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雨水顺着裤腿儿在父亲站着的地方流成了两条小溪。母亲心疼地责怪父亲“你就不能等雨停了再去买!”
“那不行,我闺女等不了。”
父亲说着从怀里掏出被雨衣包裹的四个橘子罐头,也不管母亲让他换下湿衣服的催促,连忙打开,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喂给我吃。那一刻,望着父亲湿漉漉的头发,我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在山东籍的战友群里,父亲的年龄稍大些,战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炳亮大哥”,当然,父亲也确实做到了大哥的责任和担当!父亲一直视战友为兄弟,无论是工作上还是个人生活中,对他们都非常的关注和照顾。——哪个战友遇到困难了,他肯定第一个去关心和帮助,时间久了,父亲成了战友们心中的最可信赖的“炳亮大哥”。
母亲也是军属中随军到部队最早的,部队分配给父亲的两室一厅住房,在母亲的操持下,不但是我们温馨的小家,更成了战友们在部队聚会和改善生活的据点。每到周末,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战友,就不约而同地来到我家,父亲母亲热情地拿出家里好吃的好喝的招呼大家。母亲闲时在院子里开辟了一个小菜园,还特地饲养了鸡鸭鹅,为战友们的周末聚会提供丰富的物资保障。不管哪个战友的家属到部队探亲,第一顿欢迎宴会必定是在“炳亮大哥”家里举行!父亲转业后的很多年,每次战友聚会,“炳亮大哥”家的周末美食,一定是战友们最为津津乐道和怀念的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