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营养素是否欠缺 看看目标值

日常营养素是否欠缺 看看目标值

前言

常常被问起,总是在回答。想一想,不如集中收集整理给到大家(专栏缘由)。

营养素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略知,但对于需求量和食物中的具体来源,还不是很清楚。(吃没吃够无法衡量,缺不缺是不是一定出现症状,食物不够制剂怎么吃,权威推荐量是怎样~)

知识重在实用性。过日子会生活,大家在理解基础上做加减法,是否缺乏也大致能够合理判断。

今天营养素合集第一期:营养素摄入参考

2

平均需要量(EAR):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可满足群体中50%个体的需要。EAR不能作为个体营养素推荐量的标准,是群体建议,是设立推荐摄入量的基础。

推荐摄入量(RNI):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的需要。 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

RNI值能不能作为个体营养素评价的标准?当然可以。推荐钙、维C等营养素时也以RNI作为评判的标准,包括配餐和营养评估。

适宜摄入量(AI):是通过观察或是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4-6个月,其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故摄入母乳中的营养素量即婴儿的AI。与RNI的区别在于准确性不如RNI,可能高于RNI。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种营养素的最高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健康。 但是,大部分的营养素的量都有上限,超过可耐受摄入量可能会有引发毒副作用的风险。

DRIs是基于现有的科学研究,只适用健康人群(严重疾病/营养不良/术后恢复等不适用)。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饮食模式逐渐在发生变化,科学研究也有全新的进展,它是不断更新的。如果前面的还没明白,可以看下图释义:

识“食”物者为俊杰!期待下期营养素专栏---维生素与您见面!

参考文献:

[2]姚滢秋.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年修订版[J].营养学报,2014,36(04):308.DOI:10.13325/j.cnki.acta.nutr.sin.2014.04.001.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