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尽快落地,应从何着手?

  自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以来,“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成为资本市场的热词,明确了资本市场未来的估值理论方向。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近段时间,围绕提升资本市场估值定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讨论之声越来越热烈,市场呼唤,推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尽快落地。

  估值模型面临重塑

  推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尽快落地,应从何着手?

  上交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蔡建春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各有关方面持续就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开展了讨论。一个基本共识是,必须深刻把握我国的产业发展特征、体制机制特色、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因素,推动各相关方加强研究和成果运用,逐步完善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估值定价逻辑和估值体系,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定价之锚”的基准和引领作用。

  在信达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舫朝看来,探索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并非要完全推翻海外成熟市场的估值方法,而应该在沿用资本市场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将“中国特色”的影响因素纳入考量,从而提高估值体系与我国资本市场的适配程度,使估值更为准确合理地体现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晴雨表”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

  这也意味着,现有估值策略将有所改变,估值模型或将重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引导资本市场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是大势所趋,相较于传统估值体系,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在定价过程中,或将加入盈利以外的国家战略、政策导向、社会责任等因素,引导投资者关注长期可持续发展。”王舫朝认为,为员工谋发展、为社会作贡献等因素应被纳入企业价值的考量范围。一是站在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兼顾各方利益有助于取得稳健且长远的发展;二是发展方向契合国家战略导向、为社会创造更多正外部性的企业有望获得国家更多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将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评价理念引入现有估值体系也是市场关注的热点。“价值共享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追求,要将ESG评价理念引入现有企业估值体系中,使企业估值不仅要反映财务价值和经济价值,更要反映社会价值。”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表示,首先,监管部门要加快完善顶层设计,出台专门的通知或指引文件,指引企业通过提升自身ESG表现来提升内在价值,加快推进ESG估值的制度建设。其次,可以在整体借鉴海外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适当调整ESG评价体系以适应中国国情,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ESG估值方法和计量模型。此外,政府及监管部门应当牵头并带动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努力,发布统一明确的ESG信息披露标准,提高ESG信息披露的效率和质量。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