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表态预期改善,经济增长有望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

全国两会期间,央行、发改委、海关总署、统计局等多个部委都对经济增长表达了乐观态度。

“关于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表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全国两会提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是5%左右,我对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5%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充满信心。”3月12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信心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经济发展基本面的判断,二是对今年两个多月以来经济运行基本态势的观察。

在市场人士看来,经济数据已经显示出经济开局良好,预计二季度会有更好表现。今年2月,PMI为52.6,明显高于市场预期的50.5,创2021年5月以来新高。2月末,M2同比增长12.9%,增速创2016年中以来新高。

“一季度高频数据已经反映出比较大的经济动能,二季度经济明显反弹的预期会更加清晰。”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第一财经表示,去年经济是相对低点,相信今年经济增长能够走稳。

市场预期改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近日3月5日表示,从宏观经济看,过去5年经济年均增长5.2%,过去10年经济年均增长6.2%,通胀率一直维持2%左右,不但总量上了台阶,而且过程平稳、质量提高。横向上与日本和韩国等‘四小龙’相比,他们经济转型时速度都出现了腰斩,还有许多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低、通胀率老是偏离目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3月6日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对于5%左右的经济增长年度预期目标,他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把握。首先,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需要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同时,统筹推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等工作,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

其次,5%左右的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运行走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各地区发展信心和劲头很足,各地人代会都确定了今年本地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31个省区市中有27个省份预期目标高于全国,其中有23个省份为5.5%或以上,各地的发展信心、采取的务实举措,为全国目标实现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出口方面,海关总署3月7日表示,今年前2个月我国外贸开局平稳。数据显示,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微降0.8%。其中,出口3.5万亿元,增长0.9%;进口2.68万亿元,下降2.9%;贸易顺差8103.2亿元,扩大16.2%。按美元计价,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957.2亿美元,下降8.3%。其中,出口5063亿美元,下降6.8%;进口3894.2亿美元,下降10.2%;贸易顺差1168.8亿美元,扩大6.8%。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