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批专项债额度首次突破2万亿,释放什么信号?

提前批专项债额度首次突破2万亿,释放什么信号?

稳经济重在稳投资,而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输送资金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下称专项债)情况,备受市场关注。

根据31省份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下称预算报告),财政部提前下达的2023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为2.19万亿元,比上一年(1.46万亿元)增长50%。这是提前批新增专项债额度首次突破2万亿元,而且占上一年新增专项债额度(3.65万亿元)比重为60%,这是全国人大授权提前下达占比的上限。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根据全国人大授权,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可以在上年新增额度的60%以内,因此60%是符合规定。而提前下达占比刚好达到60%上限,意味着政策部门靠前谋划、靠前发力稳增长的意愿更加迫切,尽快投向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扩大总需求。从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要求看,今年专项债的规模仍可能较大,持平或略高于去年,但是这对于项目的筛选、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超过2万亿,是基于国内外形势做出的判断,是落实今年积极财政在政策加力提效的一大表现。预计今年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将超过去年的3.65万亿元。”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告诉第一财经。

温来成认为,尽管当前外界普遍预计今年中国经济保持5%左右增长,但疫情、俄乌冲突等不确定因素依然大,这就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发力,其中就包括适度增加政府债务来拉动有效投资稳经济。

国盛证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杨业伟告诉第一财经,预计今年全年的新增专项债额度在3.8万亿元至4万亿元,相比去年额度会有增长,但不会太大。因为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率较高(国际警戒线为120%),如果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过大,会加大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付息压力会更大,因此专项债额度不会有大幅上升。

“今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超过2万亿元,目的也是希望地方尽早发债,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从而推动全年经济平稳发展。”杨业伟说。

从各省份获得的提前批专项债额度规模来看,与去年一样,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依然向财政实力强、债务风险低、项目储备多的地方倾斜。

广东、山东、浙江今年获得的提前批专项债额度位居前三,分别为2975亿元、2184亿元和1704亿元。另外四川、河北、河南、江苏获得的额度也超过千亿。

“从区域情况看,主要是发达地区的提前批额度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额度小,与其较高的负债率、债务率形势有关,同时与中西部近年来承接产业转移以及承担保供稳价职能后经济增速高于东部有关。”罗志恒说。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