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平台兼职调查 给平台“打工”还要签工伤免责协议?

  被意外锁在零下几摄氏度的冷冻仓库中,没有手机信号,只能拼命呼救,幸好有人经过仓库,及时将她救了出来……每次想起这段经历,在某配送分拣类平台从事过一个多月分拣员工作的李佳仍然有些后怕。

  事后,她询问负责人,以后如何才能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对方回答:自己小心点。这也让她切身感受到,对方并没有把她当成企业的一员,自己的权益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和李佳有类似经历的人并不少,他们的共性是在众包平台做兼职。所谓众包,是指将无数微小工作通过网络灵活机动地分派给大量用户的一种劳动组织形式。

  近年来,众包平台以“全民可参与”“海量高薪任务”“实现生活费自由”“轻松月入过万”等为噱头,吸引大量人员加入,也让众包模式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劳动者在兼职众包平台注册时,除“用户协议”外并无其他劳动保障类协议,一旦发生意外,极易与众包平台陷入“劳动关系”之争。

  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兼职众包平台可分为数据标注类和配送分拣类。

  以数据标注类为例,主要是一些由互联网大厂推出的兼职众包平台,将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以自由自愿的任务形式外包给非特定大众,注册用户参与平台的学习课程完成考核后可领取任务。比如某平台官方出品的数据众包平台,主要发布用于AI模型训练相关任务,像音频采集、视频采集、众测、图片识别等。在平台的宣传中,其任务具有简单、上手快、报酬高等优势。同时,平台在介绍中向用户宣称其任务类型多、操作门槛很低,不需要任何特殊技能。

  从河北到北京务工的马杰,目前主要从事一些灵活用工类工作,其中包括在多个兼职众包平台上接取任务,平均日收入百元左右。“做些文字转写或者资料采集任务,简单的任务5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天下来多则可接几十单。”马杰说。

  某配送分拣类外卖众包平台的宣传语是“自由接单,想赚就赚”。20岁的北京市民王阳(化名)曾在去年暑假期间注册成为该平台的众包外卖员,准备一辆电动车、完成平台的用户注册并通过线上培训就可以在平台上接单。那段时间,王阳平均每天配送30单外卖,20天时间到手3000多元。

  “每天早上10点出发,晚上10点回家,赚的都是‘辛苦钱’。根据距离和天气情况,平均一单可以挣4元至8元不等。天气不好,每单平台会补助3元。”王阳说,他没有签过任何劳动权益保障方面的相关协议,平台每天会从他的收入里面扣除3元钱购买保险,但他在众包兼职期间没有用到过。

  王阳等人是我国庞大的新职业群体的一个缩影。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