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看民企活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步伐更快”

  在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看民企活力——

  “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步伐更快”(经济新方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安徽合肥,记者走进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批复组建的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由科大讯飞牵头,依托合肥智能语音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国内10多家智能语音企业和科研院所联手组建而成。中心与企业联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不断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生产生活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助生产提质增效——

  “智能耳朵”将质检效率提高2/3

  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电机生产。“在传统工业场景中,电机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发出异常声音,通常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耳朵听,来判断故障点。”公司新昌生产基地生产总监张巍峰介绍:“我们实现了电机在流水线组装完成后,通过声纹质检系统检测采集产品运转数据。”

  一款系统,如何通过声音识别产品质量?

  静音房中,电机运转,嗡嗡声响接连不断;显示屏上,声纹起伏,数据被采集捕捉;存在故障,通过数据分析,维修点位随即可以确定。一直以来,张巍峰都在琢磨怎样通过机器“听音”提高质检效率,“自个儿摸索两三年,没有取得一点进展”。

  机缘巧合,一次技术推介会上,得知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正在开展工业声学方向的研究,张巍峰当即寻求合作:“我们有需求,他们懂技术,优势互补,说不定能研发出来。”

  研发初期,中心委派的声纹分析工程师入厂调研,收集样本;质检工人现场听音,记录特征。6个多月时间,采集近5万条数据,算法选型、深度学习、参数调节,经过与人工听音多轮比拼试验,工业声纹质检系统初步建成。

  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总经理吴江照介绍,利用工业声学技术开展设备质检,除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还离不开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发声位置、距离远近都会对收音造成影响,为了解决工业领域的麦克风阵列分布问题,我们和西北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开展交流,共同探讨技术方案。”吴江照说。

  如今,这款“智能耳朵”已在产线投用,质检识别准确率达到95%。“一次联合研发,仅一条产线每年就能为我们节省成本近15万元!”张巍峰算了笔账,过去人工听音,易因疲劳而失准,现在使用工业声纹质检系统,不仅效率提高2/3,还增强了一致性。曾经难以分辨的齿轮或换向器故障点,通过声纹数据分析,有了改进方向。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