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消费市场持续发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增强。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成为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在恢复和扩大消费过程中,文旅业是有力有效的抓手,进一步促进文旅等服务消费大有可为。
综合带动能力强
假日消费是观察经济活力的窗口。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按可比口径,双双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全国共举办营业性演出3.11万场次,票房收入15.19亿元,观演人数约865.49万人次。
文旅市场今年跑出复苏“加速度”,从春节开始一直保持高开稳走、加速回暖态势,游客满意度、企业获得感、行业信心等指标不断走高。
经济的整体性好转、促消费政策的接连出台、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为居民收入和消费稳步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释放了人们长期积累的消费需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旅游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综合带动能力强,旅游市场的复苏回暖也带动了交通业、酒店业、商业、餐饮业等迅速恢复。
旅游业的带动作用还不止于消费。数据显示,今年初旅游装备制造企业已进入活跃状态,旅游景区投资、旅游目的地新建和改造项目投资也进入活跃期,带动了我国制造业的恢复和发展。今年以来,旅游业的就业情况也开始好转。
文化市场热闹起来。待执行项目和新增加项目叠加,让今年的演出项目尤为密集,各区域中心城市的多数剧场上半年档期已满。自二季度起,大型演唱会、音乐节项目也进入密集期,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对部分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票务销售趋势调研,跨城购票观演的消费者比例较去年大幅攀升,平均跨城观演率超过购票总人数的50%,显示出该类演出项目对交通、住宿、餐饮等周边消费强大的带动能力。
迭代升级创新多
消费的快速复苏离不开政策的频频发力。去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其中多处对文旅消费作出相关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文化和旅游的带动作用明显,各地纷纷将促进文旅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在出台优惠政策的同时,优化服务打动消费者,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获得感。最近火“出圈”的山东淄博,为吸引游客到访,持续保持热度,推出烧烤专列、免费停车等便利措施。假日期间,苏州、郑州、上海、北京、成都、重庆等热门城市为留住游客也各显身手,推出打卡点配置充电宝、轨道交通延时收班、行李储存柜、志愿者服务亭等温馨服务,让游客充分感受假日出行的美好和城市待客的温度。“不断迭代升级的文旅新玩法,持续激发着消费新活力。”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陈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