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遏制地方招商不计成本的“内卷化”

  多年来,招商引资对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各地招商引资竞争加剧,甚至出现了“内卷化”现象,带来了多方面不利影响。对此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遏制,助力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地方招商“内卷化”造成多方面不利影响

  (一)盲目跟风热点进行招商,加剧产业同质化竞争

  一些地方不顾本地实际,盲目跟着市场热点和科技热点进行招商。如我们对粤港澳大湾区九个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惠州、江门、肇庆)招商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各城市招商重点均集中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重合度达到80%以上。一些地方不看本地条件,盲目跟风进行招商。如一些科技和人才资源较薄弱的地区,依然将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项目列为优先招商项目;一些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比较优势不突出的地区,依然加入能带来较大产值和税收的工矿业招商竞争。这种同质化竞争衍生出如下新的问题:一是出现互挖墙脚、相互拆台等乱象,扰乱招商市场秩序;二是出现盲目引进的新产业项目水土不服,难以在当地扎根成长,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三是盲目引进的项目一旦失败延误了本地宝贵的发展时间。

  (二)不计成本代价进行招商,加大地方债务风险

  部分地区盲目攀比优惠政策,秉持“你有我也有,你给我也给”原则,出台了各种优惠扶持政策,如租金优惠、投产奖励、融资支持、专项扶持等,但部分政策并不具备实施条件,造成较严重的政策负担。如,部分地区不计土地成本代价进行招商,推出零地价、零租金等政策;部分地区不计配套建设成本代价进行招商,大举负债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上下游产业链建设等;部分地区不计用人成本代价进行招商引智,盲目引进并不亟需的各类人才,在住房、生活、入户、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各种优惠。这些超出自身负担能力的公共投入,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带来较严重的财政负担问题,甚至可能引发地方系统性债务风险。

  (三)竞相“贪大求全”招商,结果适得其反

  许多地区出于“毕其功于一役”“一步到位”等心态,期望通过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全产业链”,带动本地产业体系化发展和经济快速增长。如,竞相招商投资额度较大的“大项目”,部分地区设置招商引资额度下限,少于100亿元的项目不予考虑;竞相招商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等,部分地区提出只要能招到“大企业”就可答应“企业提出的任何要求”;竞相招商全产业链,盲从全产业战略,不断拉长产业链,而忽略了本地的比较优势。与此相反,许多地区对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的招商扶持力度则相对较弱,政策支持不足。由此带来了适得其反的结果:一是对“大企业”“大项目”的争夺白热化,一些地区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二是盲目拉长产业链,但终因相关配套不足、水土不服等,导致产业链脆弱,甚至出现只要遭受轻微外部冲击即面临全链崩盘的风险;三是地方财政资金、土地等有限的资源向大企业、大项目过度集中,对中小企业形成了“虹吸效应”,导致了“一树独大、难以成林”的局面。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