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成效:“一核两翼”新格局风采日显

  月季盛开的时节,中关村论坛成为北京的又一道风景,运载火箭、轻轨列车、触觉芯片等产业协同成果高调亮相;北京城东,副中心五河交汇处,对标伦敦金丝雀码头的运河商务区已然起步;北京以南,雄安新区启动区,国贸中心、体育中心、大学园图书馆等重大项目拔地而起……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两翼”齐飞。

  京津冀,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9年多来,三地携手发力,重点区域协同发展蹄疾步稳。2022年,三地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

  首都功能不断提升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局中,北京是“一核”,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疏解与城市更新这对“姐妹花”,为北京的产业升级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空间。

  不久前,“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地——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中关村厂区以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的身份重新亮相。园区建筑外覆红砖,白杨林立,古朴大方。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北京柏惠维康科技有限公司、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行业尖兵企业在这里入驻。

  “这个科技园是驻地央企和区属国企联手盘活海淀区国有空间资产的一次成功尝试。”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专职副主任何建吾说,海淀区瞄准更强创新动能、更新产业结构、更优城市功能、更绿生态底色、更高生活品质,推进高精尖产业体系布局,“筑巢引凤”实现产业迭代升级。未来,海淀区将进一步整合释放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城市更新不只在“三城”。紧邻北京南站和南二环路的大康鞋城,今年变身“京印国际中心”。这个曾经的亚洲最大鞋类批发市场,借力更新,达到国际甲级写字楼标准,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开放,打造成为丰台区总部经济高能级发展的城市更新样板。

  地铁4号线、14号线穿行京城,北京南站联通京沪。“我们看重项目具有绝佳的地理位置和丰台区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京印国际中心项目负责人王荣芳表示,项目改造后会呈现出多维空间,包括城市开放空间、活力创想空间、绿色人文空间,也就是“都市会客厅”。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北京坚持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解决“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的先导和突破口,以减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北京发布实施并多次修订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累计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超2.44万件;2014年以来,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

(责任编辑:AK007)